Loading... 距离除夕还有一周,我从一学期没离开过的园子里溜了出来,迎着北京逐渐严重的新冠疫情形势,和高中的朋友一行六人来到延庆自驾游。这次旅行的动机是,在冬奥的大背景影响下,在资本于背后的推动下,今年以来朋友圈里突然有不少人去滑雪。懊悔于没有抓住 BNDS 给予的无数次体验滑雪的机会,我便跟随了这波滑雪的热潮,同时也算是和几位高中同学相聚——毕竟,已经大三的我们,保研、出国、工作,前途各异,不知以后还能相聚几次,还能在这种可以毫无防备毫无伪装的小团体中尽兴几次呢? 其实对于这种大家一起出来玩儿的场景,我的期待是大家可以共同参与某种活动,享受面对面交流的真实。所以如果游戏设备不能满足所有人共同参与,如果桌游不能把所有人聚在一张桌子前,反而大家都继续手机电脑互联网的独处模式,那么在我看来就略显无聊与失败。而今天,我们发现了除了 K 歌和桌游,人们还可以在住所尝试共同参与的事情——做饭。 第一天的原计划是中午到达民宿以后,傍晚去龙庆峡赏冰灯。不过,由于司机晚上有组会,加上大家对冰灯兴趣不大,下午便产生了不知如何安排的情况。由于看到了小院里的碳烧烤架,大家后来便决定晚上自行烤肉。而这一意外的活动最终成为了第一天的快乐源泉,我相信它远比看冰灯有趣。 其实整个过程以旁观的角度来看并无多少特殊之处(除了我们后来发现了金针菇的奇妙用法)。超市购物、烧水涮锅、煮面炒菜(感谢 zxy 同学的葱油菜花),这是每个家庭做饭的平凡日常。可或许是因为同学和厨房这二者并不多见的碰撞,或许是因为还是学生的我们煮个面烧个水还不甚熟练需要旁人的提醒,或许是因为大家欢聚一场可以毫无顾忌地在做饭中进行一些神操作和顽皮,这不仅泡面吃得很香,烤肉吃得香,而且烤木炭产生的粉尘似乎也吸得挺香——从没这样烤过肉的同学(比如我)也想站在烤架边扇一扇风,参与到自制美食的过程中来。 其实对我这样一个社恐和生活相对单调的人来说,我不太习惯一上来大家面对面地聊天,因为很容易找不到能聊起来的话题。如果不是很熟悉的朋友,有些话题自然也是不能聊的。而大家免去那些浮于表面的寒暄,直接通过某种需要合作的活动或任务交互起来,是令我感到更舒服的交往方式。不熟的人可以天然地借由任务中的合作而产生交流,为进一步的聊天铺垫基础;而熟悉的人更可以在合作中随意谈论感兴趣的话题。今天,手持一次性餐具,站在乡间民宿厨房里的我,看着大家炒菜的炒菜,点火的点火,忙于即将共同享用的美食而无暇顾及手机上的消息,便觉得这种有点特色的做饭过程是极好的团体活动。当然,正如大家都不喜欢做数据预处理与整理实验数据,最好以后可以存在帮助人们做这些事情的服务。记得在一则关于火锅店的报道中看过,火锅店之所以在团体聚餐中火,其原因之一便在于它需要享用者们进行一定的亲自动手与参与。因此,如果把预处理(洗菜)和后处理(洗碗)做好,我相信会有人们为了中间的合作的过程而买单。尤其是在外卖越来越普遍的今天,在自己做饭越来越成为独自生活的人们难以享受之奢侈的当代,下厨做饭已经不失为一种独特的体验。 学生时代的我们,不在意泡面的健康与否,不在意炭火燃烧产生的灰尘,不在意烤架的绝对卫生,更不在意用超市 0 元换购获得的,似乎是「命运赠予」的金针菇去做「刷子」来给烧烤刷油刷酱的「荒唐」。新冠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为更加频繁的线上交流而被进一步拉远。互联网通过弹幕、直播一定程度上补偿人们独处产生的孤独感,但在我看来仍然它们仍然无法取代这种现实中的相聚。这种没有任何成果压力的合作,能提供的不仅是放松、快乐与事成之后的成就感,更是与利益无关的在一个小团体中的归属感与存在感。 Last modification:January 26th, 2022 at 10:38 pm © 允许规范转载 Support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请随意赞赏 Appreciate the author